乡镇党委班子探索思考
**位于四川东北部,是一个拥有97万人口、2.6万名党员、农村党员占74%的农业大县。为适应深刻变革的农村形势,解决农村社会面临的诸多矛盾,2001年乡镇换届时,县委在灵山乡进行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试点并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称“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党员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的尝试”。
**年1月,我们在成功推行县党代会常任制和实施乡镇综合改革后,又在全县三分之一的乡镇扩大试点。共2901名党员(其中116名外出务工党员)参加了选举,726名非党群众代表参加候选人的推荐和直选过程监督。直选产生了9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84名成员。2006年1月14日,我县申报的“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项目,获得“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背景
一是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和利益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组织形式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社会组织和成员关系由行政归属向利益归属转变,行为由政治推动向利益驱动转变。二是农村基层组织权力分化转移。广大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逐步转向对市场和经济组织的依赖,党政组织的权力逐步向市场和经济组织、自治组织、政策法律和大众传媒分化转移,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下降。三是传统的干部选任制度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尖锐。长期以来,传统的组织任命方式导致干部变动频繁,只注重对上负责,短期行为严重,历史积淀的矛盾一届届地人为掩盖,使普通党员的权益长期得不到维护和保障,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到乡镇政权巩固。四是加快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条件日趋成熟。村民自治的不断完善,党员群众用民主、法律手段来表达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增强,奠定了公推直选的思想素质和实践操作基础;党和国家对基层民主政治的要求越来越具体。
做法
民主的核心是公开、选举和监督。我们推行的“公推直选”方法可以概括为“三公开、两票制、三轮选”:
“三公开”。公开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公推直选的方法步骤、竞选职位、资格条件、推荐方式等,发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公开报名,采取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每个报名者可报两个职位;公开推荐,召开由全体党员和不超过党员总数30%的群众代表参加的推荐会,报名竞选者根据报名职位按抽签顺序进行演讲答辩,参会人员进行无记名投票,公开推荐正式候选人。
“两票制”。推荐票,组织符合资格条件人员到直选乡镇调查研究,并在党员大会上进行演讲答辩,通过党员和群众无记名投票方式确立正式候选人;选举票,由不低于辖区党员总数五分之四的党员直接选举,以到会党员的过半数赞成当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干部管理理念创新,变“组织管干部为主”为“全体党员评判任免干部为主”。公推直选丰富了“党管干部”原则的内涵,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变通过组织任命干部为制定直选规则、程序和审查任职资格,干部的权力来源方向发生变化,变由上级组织赋予权力为党员、群众与组织赋予权力相结合,使其更具合法性。
成效
一是实现了普通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公推直选真正把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到了实处,拓宽了党员权力和利益的表达渠道,激发了普通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政治热情。二是从制度上保证了领导班子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全体党员直接选举的压力,产生了干部工作的动力,激发了领导班子的活力,进而从制度上保证了领导班子坚持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并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领导班子履职尽责和工作成效明显优于其它乡镇。三是增强了基层党委领导班子实施领导的合法性。通过公推直选,党员群众对自己所推荐、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信任感支持度增强,对立情绪消除,增强了对辖区实施领导和管理的合法性,从而为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社会管理新体系奠定了基础。四是推进了农村社会朝着民主自治的方向发展。党内直选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民主实践形式,对推进农村社会民主治理和党内民主政治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坚信:只有扩大基层民主,增强党员和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使党的政权基础牢牢植根于农村社会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