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回望及思考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首被誉为“红色经典第一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诞生以来久唱不衰、延续至今。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在进军途中,注意到了工农革命军的群众纪律问题,并对队伍有所约束。但由于条件艰苦,又没有明确的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仍偶有发生,如有时战士们又累又饿,经过老乡的苞米地时便随手掰了苞米吃;偶尔侵犯小商人的利益;将打土豪缴获的东西据为己有等。群众利益无小事,于是在井冈山茨坪西南面荆竹山的“雷打石”前,毛泽东郑重宣布了“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县城后,组织队伍到乡下发动群众。毛泽东到乡下搞调查,了解群众对部队的反映,发现了不少问题:工农革命军借了门板去搭铺睡觉,走的时候还回来了,但是有时候还的不是借的那一家,门板上不回去,还得老乡挨家挨户去找⋯⋯于是,毛泽东把部队集合起来,宣布了六项注意:
一、还门板;
二、捆铺草;
三、说话和气;
四、买卖公平;
五、借东西要还;
六、损坏东西要赔。
1928年4月3日,在湖南桂东沙田,毛泽东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合并向工农革命军作了宣传,并把“还门板”改为“上门板”。
1929年1月中旬,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后,六项注意中增添了“大便找厕所”和“洗澡避女人”,这便是“八项注意”的雏形。
工农红军的步伐一路向前、走过大江南北,对纪律的要求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三大纪律中,“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八项注意修改补充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遵守政治纪律上做好表率,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一种习惯,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第一政治品格,做敢于自我革命的斗士。
二要担当实干抓工作,锻造过硬作风。要常怀敬畏之心,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尽责用权;要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牢记纪律底线不可触碰这条刚性约束,坚持在纪律约束下规范行为,担当作为。
三要清正廉洁守底线,涵养浩然正气。要强化清正廉洁之德,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要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时刻保持谨慎之心,做到自省、自律、自警;要主动接受监督,把监督当做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习惯在“放大镜”下用权,在“探照灯”下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