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赴外市学习考察总结交流会上的讲话
9月中旬,我们用两天的时间到*法院进行学习考察交流,今天召开学习总结座谈会,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交流考察,对标*查不足,学习先进快追赶,把标杆当标准,把示范当规范,找准目标知道“怎么办”、直面问题知道“怎么改”、敢于突破知道“怎么干”。全市法院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院党组决策部署上来,步调一致为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履职尽责,齐心协力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增光添彩。
一、主动对接,了解*,找准定位学榜样
*作为一个经济大市、开放大市,以*%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的gdp、*%的税收、*%的进出口总额。*一个小时可创造gdp*亿元、进出口额*万美元、新增*家市场主体。*年,在经济总量上,*市的gdp总量是*万亿,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六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高于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前十名有三个直辖市,六个副省级城市,*是唯一的一个地级市。在工业方面,*是工业城市前三强,仅次于上海和深圳。在收入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五位。现在*正朝着“现代国际大都市,幸福美丽新天堂”的更高目标攀登迈进。
通过这次去*考察交流,首先要了解我们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然后才能找准自己的差距。今天大家也谈了很多*法院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审判方面。*法院有*个国字号的法庭,即国际商事法庭、破产法庭、知识产权法庭和劳动争议法庭,其牵头的三个营商环境指标都是全国标杆,曾在国家发改委现场会上做发言交流。营商环境指标和审执质效指标本质上是相通的,说明*审执质效在全国也是领先的。第二个是执行方面。*法院执行工作“一体两翼”做的很好,执行一体化是最高法院试点,也就是代表了全国执行工作的最高水平。第三个是诉讼服务和多元化解。这个版块主要体现在基层法院、人民法庭。*法院将多元化解和社会机构紧密配合,确确实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做得也非常好。第四个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围绕怎么服务当事人、方便法官,想了很多办法,创新了很多做法,代表了智慧法院建设的全国先进水平。
二、立足*,研究*,对标先进找差距
对标*先进的做法,我们还有不少的差距,表现出来是工作结果的差距,追根溯源是思想理念上、思维方法上、状态作风上的差距。对标先进找差距要抓住要害,抓住要领,差距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敢想的,我们不敢想;*能想到的,我们想不到;*想到并做到的,我们想到也不敢做。*并不是一线城市,也不是一个特区城市,没有一线城市的资源,也没有特区城市的政策,只是一个地级市,*怎么就把自己干成了最牛地级市。没有哪个中央领导要求*要干成最牛的地级市,是*人自己绞尽脑汁想办法,跑破脚板干到的。反观我们自己,“等靠要”思想严重,有这个困难、有那个问题,等着上面、靠着外面。所以,我们最大的差距就是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遇到问题,诉苦、抱怨、吐槽没用,问题解决的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二是竞争状态上的差距。*的竞争状态,*法院干警的竞争状态,就是“敢于创唯一,勇于争第一”,见红旗就扛,见牌子就摘。例如,每年最高法院“十大”案例评选,*一定要争,一定要成。没有哪个领导要求他们要争,就是积极性很高,斗志很强。在考察中我们能通过很多细节,感受到*法院“竞争”的精神状态。我们参观过程中,不管是到国际商事法庭、工业园区法院,还是开发区法庭,不是讲解员在讲,都是庭长、副庭长自己讲,而且讲的很好。这就说明什么。说明庭长对工作烂熟于胸。反观我们是什么精神状态。遇到问题就谈困难,遇到问题就放着,讲我们条件差,基础薄弱,干不好是应该的,办案压力太大论文写不出来也是应该的……而不是雄心壮志的去解决,不是与最强的拼、与最快的抢,这就是竞争状态的差距。办案任务确实重,全国没有哪个法院办案任务不重,但我们如果什么时候都在谈条件,谈基础,不挖潜,不去拼,工作很难做好。
三是专业能力上的差距。*法院的审判是从一案看类案,从一般到全面,把视野朝外拓展,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办案就是这一个案件办完办下一个案件,不去总结思考,所以效率和效果比较差。一个案件搞深了、搞透了,相类似的案件就办得很快,这就是工作效率、专业能力。我们在结案率、发改率指标上长期落后,如果一个案件质量办的比较差或者不合格,不是发回就是改判,实际上是在增加案件数。我们案件为什么这么多,不仅仅是外来立案多,也是我们自身办案质量不高造成的。老百姓诉*个案件,结果被我们办成了*件、*件,案件数能不多吗。案件量大,有客观原因,我们自己因质量“返工”,那更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要对标*,激活改革创新的工作热情。开放创新是*、*法院成为全国一流最强的支撑、最大的优势。所以*市委提出,沪苏浙能办的*基本能办,合芜滁能办的*都要能办,这就需要改革创新精神做支撑。*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问题,他们在想怎么去解决,怎么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办法去解决。比如“苏小e”,为什么会被研发推出,也是遇到很多的案件当事人提出见不到法官;法官案件多,也没办法跟当事人一一对接,于是想办法开发程序服务群众,想办法解放法官。遇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去解决。反观我们,归咎于这个条件差、那个基础不行,或者等或者靠或者矛盾上交,或者毛病都是别人的,就不找自己的原因。改革创新要想办法,比如当事人想了解执行案件进展情况总是联系不到执行法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也要想办法,开发执行案件短信通知提示监管功能,第一个功能是“通知”,通知当事人执行案件进展到哪一步。当事人不清楚案件进展情况,法官也做不到件件回应,当事人肯定着急,想尽办法也得找到法官。我们主动通知当事人案件到哪个环节,他们就不需要天天追着法官问,实际上也是在为法官“减负”。第二个功能是“提示”,提示干警案件到了哪个节点需要走哪个程序。第三个功能是“监管”,让院领导或者是负责同志能够知道执行案件、执行法官案件办的怎么样,这就是一个小创新。要坚持这种问题导向,遇到问题,怎么去解决,怎么去改革,怎么去创新,千万不要脑袋生锈。
四要对标*,激扬务实亲民的司法作风。省委从年初的“一改两为”大会到后来的历次会议,都在讲作风问题。郑栅洁书记强调“不要低估省委抓作风的决心和态度”。司法作风既表现在工作态度上,也表现在工作举措上。吴江开发区法庭的很多举措,实际上就是体现务实亲民的司法作风,他们是在想主意想办法解决法官的困难,解决当事人遇到的痛点堵点,针对性的采取举措。反观我们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对当事人的态度、对群众的态度,表现在举措上,是不是去想办法、想主意、想实招了。所以很多好的做法举措,本身就是体现一种务实亲民的司法作风,不讲大话虚话,而是务实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五是要对标*,激励争创一流的业绩水平。争创一流就是要争先进位,争先创优。*法院也提出了“对标第一方阵,奋力争先进位”的目标。激励争创一流的业绩,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手抓攻坚硬目标,一手抓提升软实力。攻坚硬目标就是审判执行质效,具体执法办案办得怎么样。距离全年目标考核还剩三个月,怎么如期的实现提升审判执行质效这个硬目标、争先进位,是我们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软实力是什么。就是法院工作要让党委放心,企业得利,群众满意。党委放心,就是法院的工作要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企业得利,就是在案件审判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创造性的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群众满意,就是法官认认真真的办理案件,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实